2011年12月2日 星期五

經絡筆記 1:肺經(少商、列缺)

人體最主要的十二經絡,包括六條行經手部的經絡。這六條手經,有三條行走於手掌一面(陰面),另三條行走於手背一面(陽面)。我想介紹的第一條經絡是肺經合名「手太陰肺經」,是行走於手陰面的其中一條經絡。

手陰三經:肺(拇指)、心包(中指)、心(尾指)
手陽三經:大腸(食指)、三焦(無名指)、小腸(尾指)
*括號內的手指,是該條經絡的起點或終點位置

中醫理論認為,肺主一身之「氣」。氣的意思,是能量,非呼吸的空氣。在每天的寅時,即凌晨3至5時,是肺的主時(主時即一條經絡最旺的時辰),這時人體的氣血會全部被「召集」到肺,再由肺調配、輸送到全身。

有試過通宵工作的人都知道,凌晨3至5時是最難捱的,從中醫角度看便明白原因:這個時辰,肺經要進行氣血「召集」工作,勉強熬夜,等於硬生生將自己的陽氣往外調!日積月累熬夜,身體肯定越來越差。一個健康的人,在凌晨3至5時,應該是睡得最死的,這才符合自然規律。

少商:治咽喉痛
肺經的行走路線,是由上臂開始,走至大拇指指尖。它的原穴位於拇指指甲邊下方,名為少商穴(見上圖)。

少商是個很好用的穴位。有時走在街上,感到咽喉有點疼痛或乾燥時,我會用坐車的時間,用力按少商穴。做法:用另一隻手的拇指頭,大力按穴位。不知是否心理作用,按完穴位後,咽喉痛很快會消失得無影無蹤。

肺經的穴位,有不少和治療咽喉痛、咳嗽或氣喘有關。有呼吸道毛病的人,可嘗試每天按摩全條肺經(左圖是肺經由拇指至前臂各個穴位圖),強化肺功能。

列缺:改善皮膚
另一個肺經上的好用穴位是列缺。位穴方法簡單:兩手虎口位交握,左手食指在右腕內側,食指指尖處就是列缺穴。(即橈骨邊,腕橫紋上二橫指)

用食指直接按它,可以通經絡、調肺氣,能治咽喉痛,也有改善粗糙皮膚的作用。

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

十二經絡的美妙關係

  十二經絡,皆以人體臟腑命名,譬如我最常按揉的是「足陽明胃經」,最常敲(用拳頭)的是「足少陽膽經」。按胃經能增強消化能力,對於胃腸問題如胃脹、胃痛、便秘等,有極好療效。至於「敲膽經」,更是熱爆中國與台灣的養生方法。此法據說可增加膽汁分泌,繼而增強身體抵抗力,和改善整體血氣水平。個人經驗是,敲膽經令人更精神,且能減磅(尤其是膽經運行的大腿外側),因為膽汁增加,有利推出體內的廢物。

  十二經絡像河流般在身體各位置循行,若以經絡走行位置作分類的話,可歸為四類,分別是:三條行走於胸至手掌的「手陰經」、三條行走於手掌至頭部的「手陽經」、三條行走於頭至腳掌的「足陽經」,以及三條行走於腳掌至頭的「足陰經」。

  「手陰」、「手陽」什麼的,似乎不好懂,令人感覺混淆,但其實這些名稱能幫助初學者推敲出經絡的位置,因為「手x經」必定行走於手部,而「足x經」就肯定是貫穿頭腳的大經絡。

  至於所謂陰經、陽經,則反映了該條經絡到底是關乎臟(即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,以及心包),還是關乎腑(即膽、胃、小腸、大腸、三焦、膀胱),這是因為中醫的概念認為,臟屬陰,腑屬陽。而由於中醫將人體的正面和背面分為陰、陽(正面是陰,背是陽。只要想像四足動物皆背脊向天肚向地,便明白為何背被視為陽),因此理所當然地,「手陽經」皆行走於手背那一面,而「手陰經」則走手掌心那一面。至於「足陰經」,皆行走於足的內側,「足陽經」則走足的外側或背後。

  所以,當你聽到諸如「手太陰肺經」這些經絡名稱時,你可輕易推知,這條經絡的位置,必定是由胸出發,走至手掌,位置肯定處於手掌心那一面。而若然你還知道肺經在十二經絡的大循環裡與其他經絡的先後順序,以及記得另外任何一條經絡的「主時」,你更可即時推知,肺經在一天十二時辰中的「主時」是寅時,即半夜三時至五時。

  為何如此神奇?「主時」又是什麼意思?十二經絡,其實是個循行不息的cycle,沒有始終,而循行的規律是:手陰經-手陽經-足陽經-足陰經,然後再返回手陰經-手陽經-......而且十二經絡的路線是「連貫」的,譬如手陰經是由胸走到手掌;而接下去的手陽經,就是由手掌開始,走至頭;再接下去的足陽經,自然就由頭開始了。有趣的是,古代醫書將十二經絡的順序,和一天的十二個時辰「掛了勾」。所謂掛勾,就是說某個時辰是某經絡的「主時」,「主時」也就是一條經絡「做緊野」、最忙碌的時辰,人的氣血主要匯聚於此經之中。所以若知道子時(即晚上十一時至凌晨一時)是膽經的主時,我們已可推知其他經絡的主時。以下是十二經絡和它們的「主時」表:

子時(11pm-1am)-- 膽經(足陽經)
丑時 (1am-3am)-- 肝經(足陰經)
寅時 (3am-5am)-- 肺經(手陰經)
卯時 (5am-7am)-- 大腸經(手陽經)

辰時 (7am-9am)-- 胃經(足陽經)
巳時(9am-11am)-- 脾經(足陰經)
午時(11am-1pm)-- 心經(手陰經)
未時 (1pm-3pm)-- 小腸經(手陽經)

申時 (3pm-5pm)-- 膀胱經(足陽經)
酉時 (5pm-7pm)-- 腎經(足陰經)
戌時 (7pm-9pm)--心包經(手陰經)
亥時(9pm-11pm)--三焦經(手陽經)
  
  這個「主時表」告訴我們如何安排生活習慣,才能令身體更健康。有機會再詳細介紹。

以上內容主要參考兩本書:
曲黎敏:《黃帝內經.養生聖典》,香港三聯,2008。
蕭言生:《人體經絡使用手冊》,北京東方出版社,2007。

打通任督二脈

以前我對經絡的認識,大抵跟你一樣,除了聽說過三數個較為有名的穴位名稱(如印堂、人中、合谷、丹田)外,便只停留在武俠小說所描寫的「打通任督二脈」的神妙想像中。大俠在打通任督二脈後,會武功大進,以一擋百。不過讀過一些經絡書籍的介紹後,我才知道「打通任督」原來一點不神化,而且連我也做得到!(當然只能做到皮毛)

所謂任脈和督脈,屬「奇經八脈」的其中兩脈。奇經八脈交錯地分佈於十二經絡之間,可以說是十二經絡的「儲水塘」:當十二經絡氣血充足,就會滿溢,溢出來的東西,會「流」到奇經八脈中去;換句話,奇經八脈是儲藏多餘精氣的地方。

任督二脈,分別處於我們上半身的前正中線(任脈)和後正中線(督脈);而打通任督二脈的意思,即以意念使身體裡的氣沿著任、督兩脈組成的「環」行走(氣經由任脈自嘴唇底部向下走,再經由背部督脈自下向上走,成一環狀) 。這個狀態,稱為「打通小周天」,是練習氣功的人所希望達至的一種基礎狀態。

氣功可以很快增強身體內的氣,對體弱或久病人士最合適。很多人會認為氣功很難很複雜,但我所採用的練習氣功方法,可謂超級簡單,而且肯定不會「走火入魔」,大家可一試:睡覺前,躺在床上,全身放鬆,盡量除去腦袋裡的雜念,然後將意念集中在肚臍對下約2至3cm位置上,同時做腹式呼吸(即吸氣時脹腹,呼氣時收腹)。

肚臍對下2至3cm位置,正式名稱是「氣海穴」,即唱歌老師常說的「丹田」。起初做時,可以將手指輕按著氣海穴,這樣會較容易成功。

如果你是氣感強的人,做五至十分鐘這個簡單動作後,應會感到一股暖洋洋的氣在丹田遊移, 很是舒泰。剛才我說,我能夠做到皮毛的「打通任督二脈」,正是指感受到體內遊移的暖氣!在感覺暖流後,可嘗試在呼氣時,想像體內的氣由頭慢慢沿身體中軸線流動到氣海,吸氣時則不用想像什麼 ── 如果做到的話,你便已成功打通半個小周天了,恭喜恭喜!

補記(19/12/2010) :
今天讀到另一本談經絡的書,裡面提到國內中醫大國手張錫純,常教別人一種簡單的「呼降吸升」練氣治病法,做法如下:呼氣時讓氣沿著前胸任脈,從上降到下;吸氣時,讓氣息沿著後背督脈方向,從下向上到頭頂;也就是,讓氣息沿任督二脈構成一個「圓環」,即成。其實這正是以簡化的「打通小周天」方法治病。詳情可參考《求實養虛不生病》,舒和著,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。

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

由經絡實驗說起

  09年夏,為了治療嚴重的腸胃問題,開始自學中醫經絡知識,沒想到大半年後,個人健康狀況竟然大為改善。古人有所謂「金針度人」,我擁有的雖然只是破銅爛鐵針,但也希望將僅有的一點親身體驗和知識,度與別人。因此,我將在這博客陸續貼上我對經絡、氣功、食療等的個人小心得,好讓其他想脫離「亞健康」狀況的路人都能學得一招半式,從此遠離疾病。

  先談談我跨進經絡學問門檻的機緣吧。從小到大,我是典型寒性體質,怕吹空調,愛喝暖水,冬天手腳冰冷極怕涷,又是「玻璃肚」一族。幾年前,因為動完手術,體質變差,腸胃問題竟開始惡化,同時出現腸痛、溏便、胃部不適(飯後嚴重胃脹,連睡覺時仍覺得頂住)等情況。當時看過西醫,照過胃鏡、大腸鏡皆找不出問題癥結,沒辦法下,唯有「自救」,開始閱讀大量中醫和經絡書籍。

  看著書本對號入座,我才知道,自己除了氣虛血弱外,還有脾虛和胃寒問題。我綜合各書建議,每天針對脾經和胃經做按摩、艾灸,加上成藥、食療和放鬆身心等輔助,只兩、三個月時間,病情竟奇跡地減輕了許多!就是在此機緣下,我對傳統中醫的經絡學問,產生了強烈的敬意和好奇。

  經絡按摩毫無疑問是治好我腸胃毛病的主要「藥方」,但經絡到底是什麼?按西醫的思維方式,人體擁有不同系統,如消化系統、循環系統,那麼西醫概念裡有沒有類似經絡系統的東西?經絡系統的存在,又是否有科學根據?雖然中醫對人體的理解跟西方醫學截然不同,且全然不認同以解剖學進路來理解人的身體、以「頭痛醫頭,腳痛醫腳」的砍件方式醫病,但如果經絡真的存在,那麼它總能夠被某種測量工具偵測到吧?就像磁場的存在,肉眼看不見,卻可用指南針或磁粉偵測到它的存在一樣。那麼能夠測量經絡的工具是什麼?有這樣的工具嗎?

  生病時,有兩個朋友分別送了吳清忠的網絡書《人體使用手冊》給我(此書後來出版了繁體和簡體的紙本版)。當時沒有精神看書,直至痊癒後我才認真地把它讀完。吳清忠是一位專研經絡學問的台灣人,書中教人以「敲膽經」來治療一些西醫無法治好的長期病,如糖尿病、心臟病、肥胖等,但吳清忠也有談及經絡是什麼這個問題。

  他認為,經絡很可能是人體內部的「資訊高速公路」。他更引用了復旦大學化學系退休教授費倫的一項實驗,來證明經絡的存在。這個實驗頗有趣,讓我抄錄原文如下:

「天津有一個小組在經絡研究方面,曾經發現當針刺入穴位時,會使穴位周圍產生大量鈣離子……人體的穴位附近應該存在著可以隨時釋放鈣離子的鈣庫。找到這個鈣庫,應該可以找到部分穴位的物質存在證據。

(於是,費倫教授的)小組首先在活人身上對穴位進行三維定位,並在磁共振(MRI) 設備下觀察針刺時的實際落點,同時備用一條離體的人腿,同步進行解剖。中醫的穴位依照不同的深度分為天、人、地三層……實驗瞄準的是腿上胃經的地層。經過穴位定位進行解剖後,發現小腿上的胃經所有穴位的地層,均停針於腓骨和脛骨之間的骨間膜上。
……於是小組將該片骨間膜割下來,送到物理實驗室,用質子加速器進行分析,發現有七種元素:鈣、燐、鉀、鐵、鋅、錳、鉻,在穴位和非穴位上的含量有40至200倍之間的明顯差異,而一個穴位的直徑約五至八毫米,所有這些分子都存在於骨間膜的表層,約一個微米的厚度。這是非常令人振奮的成果,是人類第一次發現經絡存在的物質證據,從此沒有人可以懷疑經絡和穴位是虛無飄渺的了。
接著小組繼續對這片骨間膜的結構進行分析,發現它是由三條膠原纖維構成纖維條,再由五條纖維條捲成一束,數量繁多的這種線束結成片狀,有點像電腦中的排線結構。再對這種膠原纖維進行分子層次的分析,發現它是由數種不同蛋白質分子構成的一種生物液晶態(bio- liquid crystal)的物質。
根據物理學的常識,晶體結構的物質對聲、光、電、熱、磁等物理能量都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質。……小組對結締組織的物理特性測試,首先就從遠紅外光的透光性做起。很快的又得到了令人振奮的結果,實驗證明膠原纖維在徑向對9至20 微米的遠紅外線具有近 100% 的透光率,橫向方面則幾乎完全不透光,也就是說,對於該頻率範圍而言,膠原纖維具有光纖維的物理特性。」節錄自《人體使用手冊》第一篇第二章)

  簡言之,人體經絡「沿線」,原來密集地積聚著一種生物液晶物質,當按壓穴位時,生物液晶物質或會釋出鈣等元素。此液晶物質又對特定波長的遠紅外線,具有近似光纖的物理特性,也就是說,它有傳遞訊息的作用。

  書中又提到,其後上海復旦大學的丁光宏博士發現,人體毛細血管多數呈不規則狀,唯獨在穴位附近的毛細血管呈規則平行線狀,與經絡平行。經過流體力學計算,他發現只要相鄰的穴位間有壓力差,經絡位置就會形成一個毛細管之間的管外體液流場。雖然研究仍未完成,但管外體液流場的現象,卻跟中醫所講的「榮衛之氣」中的「衛氣」,有相似之處。

  雖然不知道費倫和丁光宏的實驗,在國際科學圈裡有多大認受性,但若內容屬實,那總算為人體經絡系統的存在作出點科學分析,而且科學家未來也很有可能設計出偵測穴位正確位置的儀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