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

十二經絡的美妙關係

  十二經絡,皆以人體臟腑命名,譬如我最常按揉的是「足陽明胃經」,最常敲(用拳頭)的是「足少陽膽經」。按胃經能增強消化能力,對於胃腸問題如胃脹、胃痛、便秘等,有極好療效。至於「敲膽經」,更是熱爆中國與台灣的養生方法。此法據說可增加膽汁分泌,繼而增強身體抵抗力,和改善整體血氣水平。個人經驗是,敲膽經令人更精神,且能減磅(尤其是膽經運行的大腿外側),因為膽汁增加,有利推出體內的廢物。

  十二經絡像河流般在身體各位置循行,若以經絡走行位置作分類的話,可歸為四類,分別是:三條行走於胸至手掌的「手陰經」、三條行走於手掌至頭部的「手陽經」、三條行走於頭至腳掌的「足陽經」,以及三條行走於腳掌至頭的「足陰經」。

  「手陰」、「手陽」什麼的,似乎不好懂,令人感覺混淆,但其實這些名稱能幫助初學者推敲出經絡的位置,因為「手x經」必定行走於手部,而「足x經」就肯定是貫穿頭腳的大經絡。

  至於所謂陰經、陽經,則反映了該條經絡到底是關乎臟(即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,以及心包),還是關乎腑(即膽、胃、小腸、大腸、三焦、膀胱),這是因為中醫的概念認為,臟屬陰,腑屬陽。而由於中醫將人體的正面和背面分為陰、陽(正面是陰,背是陽。只要想像四足動物皆背脊向天肚向地,便明白為何背被視為陽),因此理所當然地,「手陽經」皆行走於手背那一面,而「手陰經」則走手掌心那一面。至於「足陰經」,皆行走於足的內側,「足陽經」則走足的外側或背後。

  所以,當你聽到諸如「手太陰肺經」這些經絡名稱時,你可輕易推知,這條經絡的位置,必定是由胸出發,走至手掌,位置肯定處於手掌心那一面。而若然你還知道肺經在十二經絡的大循環裡與其他經絡的先後順序,以及記得另外任何一條經絡的「主時」,你更可即時推知,肺經在一天十二時辰中的「主時」是寅時,即半夜三時至五時。

  為何如此神奇?「主時」又是什麼意思?十二經絡,其實是個循行不息的cycle,沒有始終,而循行的規律是:手陰經-手陽經-足陽經-足陰經,然後再返回手陰經-手陽經-......而且十二經絡的路線是「連貫」的,譬如手陰經是由胸走到手掌;而接下去的手陽經,就是由手掌開始,走至頭;再接下去的足陽經,自然就由頭開始了。有趣的是,古代醫書將十二經絡的順序,和一天的十二個時辰「掛了勾」。所謂掛勾,就是說某個時辰是某經絡的「主時」,「主時」也就是一條經絡「做緊野」、最忙碌的時辰,人的氣血主要匯聚於此經之中。所以若知道子時(即晚上十一時至凌晨一時)是膽經的主時,我們已可推知其他經絡的主時。以下是十二經絡和它們的「主時」表:

子時(11pm-1am)-- 膽經(足陽經)
丑時 (1am-3am)-- 肝經(足陰經)
寅時 (3am-5am)-- 肺經(手陰經)
卯時 (5am-7am)-- 大腸經(手陽經)

辰時 (7am-9am)-- 胃經(足陽經)
巳時(9am-11am)-- 脾經(足陰經)
午時(11am-1pm)-- 心經(手陰經)
未時 (1pm-3pm)-- 小腸經(手陽經)

申時 (3pm-5pm)-- 膀胱經(足陽經)
酉時 (5pm-7pm)-- 腎經(足陰經)
戌時 (7pm-9pm)--心包經(手陰經)
亥時(9pm-11pm)--三焦經(手陽經)
  
  這個「主時表」告訴我們如何安排生活習慣,才能令身體更健康。有機會再詳細介紹。

以上內容主要參考兩本書:
曲黎敏:《黃帝內經.養生聖典》,香港三聯,2008。
蕭言生:《人體經絡使用手冊》,北京東方出版社,2007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